杭州又一条龙!00后小伙攻克行业难题,一毕业就获2亿融资(组图)
不得不说,杭州真是人杰地灵。
最近,“杭州六小龙”刷爆朋友圈的同时,杭州又一个小伙也火了。
当同龄人还在为找不到工作发愁,或者在职场上默默打拼的时候,这个杭州的00后小伙刚毕业就拿到了近2亿的股权融资。
这个初出茅庐的男孩,到底凭什么?
近些年,机场无人机“黑飞”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机场安全和航班正常运行,给旅客出行和机场运营带来巨大困扰。
什么是“黑飞”?
简单来说,就是未经许可或违反相关飞行规定的飞行活动。
这种“黑飞”一般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可能会威胁到军事安全,潜在暴恐威胁,或者扰乱航空秩序等。
如此棘手的问题,连全球的航空巨头都头疼,可他在没有接受过任何无人机培训的情况下,硬是解决了这个难题,并重塑天空规则。
他叫蒋正豪,杭州富阳人,2002年生人。
● 蒋正豪
小时候他就喜欢汽车和飞机,高中的时候接触无人机,还参加了学校的航模队。高三的时候因为一次无人机趣味赛,拿了第一名,从此开始憧憬起无人机行业。
高考毕业后,蒋正豪报考了温州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虽然专业跟无人机毫无关联,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对无人机行业的热情。
课堂上学不到关于无人机的知识,他就通过网络自学,从B站视频教程到SCI文献,都是他学习的渠道。
为了更快了解无人机,蒋正豪还想到了一“巧办法”,去无人机公司打工。从杂工开始,他跟着公司测绘、建模、巡检,还时常给老板打下手,整理资料、制作PPT。别人眼里的杂活累活,蒋正豪从来没有小瞧过,他把这些当成宝贵的学习机会。
老板手边的散乱资料,他也会当成“宝藏”,因为其中有别的地方查阅不到的信息。为了深入了解无人机,他甚至厚着脸皮跟老板参加无人机研讨会,边听边学。
就这样,蒋正豪的技术日益进步,逐渐成为老板的得力干将和公司的技术骨干,顺利进入无人机极客圈。
在公司偷师期间,蒋正豪还带领学校里航模爱好者一起组建了WUTP工作室。
● 大学期间,蒋正豪(中)和团队成员一起工作
2021年冬天,是蒋正豪WUTP工作室发展的关键阶段。
那年冬天,温州山区的一位老人在山林中迷了路,当地救援队借助蒋正豪团队研发的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几个小时就找到了老人。正是这次的成功救援,让团队看到了技术报国的意义。
随后,他将工作室的业务定位在无人机的整机研发,搭建高动力机动性的无人机负载平台,并且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实现定制化开发。
工作室曾经做过的项目,包括在新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利用特种无人机进行高精度拍摄;帮助温州消防部门开发载重无人机,用于应急救援和物资运输;协助亚运会场馆的部分区域通过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获取全景影像;利用无人机技术,在衢州九华山地区泥石流灾害后,进行应急防治和灾情评估等等。
就这样蒋正豪的工作室成立仅1年,就实现了年营收破百万。
大学四年,蒋正豪团队共设计研发了1000架无人机。
2024年7月,蒋正豪毕业。8月,他们就拿到了第一笔融资。由此蒋正豪开始了创业,并将公司开在了南湖未来科技园,与一众科研机构、科技公司做起了邻居。
在不断拓展业务的同时,蒋正豪团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机场“黑飞”事件。
针对这一业界难题,蒋正豪团队研发了“无人机反无人机”系统,精准识别“黑飞”无人机,然后把违规的无人机请回地面。“反无人机”系统通过相控阵雷达和红外热感应的协同工作,并结合先进的算法,在超视距范围内发现“黑飞”无人机,自主跟踪并调整飞行轨迹,利用诱捕网或绳索实现无损捕获。
● 蒋正豪
相控阵雷达的电子扫描速度远超传统机械雷达,能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能很好的适应复杂的空域环境,而且还能高效应对高速移动目标,适应目标的机动行为,从而将拦截成功率从原来的80%左右提高到99.7%。
蒋正豪已经通过这套“反无人机”系统,与中国某航空公司达成了合作。
一般“反无人机”系统的应用场景包括运动会安保、山区救援、机场防黑飞等。
传统的反制手段比如信号干扰/激光打击等,仅适用于特定频段的无人机,无法应对跳频或加密通信的无人机,对无人机的定位和追踪能力有限,而且很容易受限于天气条件和目标距离,适用场景有限,对高速移动目标的拦截成功率低。
● 荷兰警方甚至训练老鹰捕捉无人机
与传统反制手段相比,蒋正豪的“反无人机”系统在成本、风险和技术优势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其多传感器融合、智能算法驱动和模块化设计,不仅提升了反无人机技术的效能,也为空域安全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反无人机”系统将在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重隼科技研发的反制系统,十公里就能发现目标,0.3秒完成锁定,可以抵御十级台风,最高时速300km/h,拦截成功率高达99.7%。
可以说他们研发的反制系统是绝对的黑科技,只要有他们的系统在,那些想搞事的“黑飞”插翅难逃。
正是凭借这套“反无人机”系统,蒋正豪获得了近2亿的股权融资。
作为投资圈的资深人士,陈涛见到蒋正豪第一面,就决定要投资他了。
“不仅懂技术,还很懂市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
而且陈涛发现,重隼科技团队与他以往投资的团队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年轻团队,对无人机的热爱是骨子里的。公司才成立一个月,人手都还没有招齐,技术团队的无人机研发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了。
● 南湖未来科技园内的重隼科技
陈涛说,重隼科技正在作为低空经济的一颗新星冉冉升起。
什么是低空经济?
简单来说就是指利用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以上1000米以下的空域)进行的经济活动,涵盖无人机物流、空中交通、应急救援、农业植保、娱乐观光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举个例子,去年3月份,从深圳到珠海的跨海无人驾驶空中出租车试飞成功,原来这段路需要3个小时,如今缩短到20分钟即可到达。
●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龙”试飞成功。图片来源:
除此之外,物流、农业、安防等领域对低空应用的需求快速增长,也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比如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可以实现“最后一公里”快速配送,提升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货运无人机还可以解决很多复杂场景下物资运送的路程难题。比如地貌陡峭的黄山风景区,以前靠索道+人力的运输方式,物资运送十分不便。
现在的无人机还能克服天气的影响,据数据显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黄山的无人机,日均物资运输量可达15—20吨,效率超传统索道10倍。
● 黄山开辟无人机运输新模式。图片来源:黄山交通旅游广播
无人机还可以实现医疗用品输送,有效地缩短路程时间。还有农林领域,无人机植保、巡查等等无不是低空经济的产物。
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引领全球新兴产业的飞升。
2024年,我国工信部联合三部门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要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推动低空经济增长,并有望形成万亿市场规模。
● 无人机运用到农业场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此有诱惑力的商业前景,杭州的“中国飞谷”南湖未来科技园早就做好了产业布局。
去年12月,南湖未来科技园开园,致力于形成以低空经济为主的新兴产业赛道,打造新质生产力。
● 无人机运用到农业场景。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重隼科技作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安全卫士,入驻南湖未来科技园,及时布局无人机反制系统,为低空经济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00后蒋正豪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冲锋陷阵的则有80后汪滔。
汪滔,用大疆征服了全球70%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在全球无人机领域,大疆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它用自己的实力改变了“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形象。(关于汪滔的文章,详见《美国制裁8年仍是全球第一:他打造了外媒眼中“最可怕的中国制造”》)
● 大疆创始人汪滔
不止汪滔,致力于科技创造的中国新青年,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惊艳全球,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实力。
90后王兴兴的宇树科技抢占全球60%的四足机器人市场,让国外的同行艳羡不已;(关于王兴兴的文章,详见《英伟达年会上,坐在黄仁勋旁边的90后小伙,什么来头?》)
● 王兴兴和它的XDog
85后梁文锋用OpenAI十分之一的成本开发出了媲美GPT-o1的DeepSeek R1模型,被誉为“国产AI之光”。
这些年轻人的惊艳亮相,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的耀眼光芒,也让我们看到了新青年不服输的精神。
他们仿若哪吒在世,当世人产生怀疑时:“难道你还想改变世界?”
他们发出胸中的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