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终止谈判,对华关税暴涨至104%,这是战争的前奏?(组图)
美东时间周一上午,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扔下一颗重磅炸弹,是关于中国的。
他发帖称:“昨天,中国发布了34%的报复性关税,这是他们创纪录关税、非货币关税、非法补贴企业和长期货币操纵的又一例证。我警告过,任何国家若通过额外关税报复美国,且超出其长期贸易滥用范围,美国将立即加征远超最初设定的新关税。因此,如果中国在2025年4月8日之前不撤回这34%,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加征50%额外关税,与中国的谈判也将全面终止!”
最后,他还补了一句:“其他要求会谈的国家,我们立刻开始谈。谢谢关注!”
特朗普这回是彻底撕破脸了。加上之前对中国商品的34%和更早的20%关税,若新政落地,美国对华关税简单相加将高达104%(特朗普的关税计算非常复杂甚至草率,这种直接相加的方式不一定对,因为美国对华关税是分产品分批次征收的,并非所有商品都同时承受所有税率。这里取一个概数)。这不是打脸,而是要把中国往死里整,是彻底脱钩断链的杀招。他的目的暴露无遗:不再谈判,就是要搞死中国。这哪里是贸易战,分明是经济绞杀战。
1
先冷静下来想一想,特朗普为何非要一条路走到黑?
答案其实非常直白:美国,极度缺钱。
财政部账上只剩下不到3000亿美元的现金,而2024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高达1万亿美元,直接吞掉了联邦全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更可怕的是,这笔利息还只是一个“活火山口”,随着国债余额突破35万亿美元、利率维持高位,未来只会愈演愈烈。这个财政黑洞已经不是“可持续性”问题,而是“能不能活到年底”的问题了。
在这种压力下,特朗普作为一个惯于债务融资起家的生意人,完全不走传统政治家的路数。他不信什么虚伪的外交辞令,也不在乎所谓的国际规则与多边机制,他的思维模式非常简单粗暴:谁手里有筹码,谁就能定价;谁有牌,谁就制定规则。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拿着手里这副牌,尽可能多地从全世界抠出现金来。
归根到底,美国政府的策略可以浓缩为两个字:找钱。退出国际组织,是为了省会费;叫停对乌克兰援助,是为了省军援;对盟友涨军费,是为了让北约成员“买单”;扩大卖绿卡配额、提高移民费用,是为了开源;而对全球加征关税,就是最直接有效的一把收割利器。
如果我们静下心看一看数据,就会发现这一切并非即兴而为,而是一套完整的算账逻辑:2024年美国进口商品总额高达3.267万亿美元,如果平均征收10%的关税,就能带来3267亿美元收入,几乎等同于财政部手上仅剩的全部现金;如果征收20%,那就是6534亿美元,足以缓解眼前所有的支付压力。
加税,是为了找钱;降息,是为了省钱。
美债收益率从5%降到4%,意味着光是利息支出,每年就能节省数千亿美元。这种利息砍单策略,为财政部争取喘息时间,也成为特朗普打赢财政翻身仗的关键棋子。别忘了,他现在心里始终有个梦——他要解决掉那35万亿美元的国债大山,他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不是靠什么创新或全球合作,而是靠抓住世界经济链条中的“出血点”,直接止血甚至反向抽血。
在特朗普眼中,谁是最肥的出血点?当然是中国。
2023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到了1.21万亿美元,其中对华逆差就高达2950亿美元,占到四分之一。中国是唯一能稳定供给、质量可控、价格低廉、而又缺乏足够反制手段的大型经济体。要找钱,找谁最容易?
所以,不管中国怎么低调、怎么隐忍、怎么示好,不管姓社姓资,都改变不了特朗普的设定——中国不是一个可以平等共存的伙伴,而是一个必须被整顿、削弱、打趴的结构性对手。
他的加税策略,就像一个买家走进你的房子,问价。你说这套房值100万,他说:“不,我出50万,而且你还得包修包退,最好再送点家具。”你要不答应,他就拍桌子走人,还带一波朋友圈嘲讽:“这破房哪值这个价?看我马上造一套更好的。”这个时候,你是坐等他回来,还是让他赶紧滚?
特朗普相信的,从来不是规则,而是筹码。他的外交辞典里,没有什么“战略互信”,只有“谁更怕输”。他的极限施压,表面上是谈判,其实是一场非对称的财富转移。
所以,不能指望他会回头,也别指望沟通能解决问题。这不是一场误会,而是一场掠夺。
2
特朗普不在乎和中国撕破脸,不在乎撕裂朋友圈,也不在乎砸烂世界规则。他要的是资本回流、中产回归、制造业重振,还要牢牢抓住全球产业链的主导权。至于美国制造业是否真的能回流?答案并不复杂。低端制造业不会回来,服装、日用品这些东西在美国做,人工成本高得离谱,通胀一下子就会爆炸。他更聪明的做法是把订单甩给越南、印尼、菲律宾这些听话的小弟,用制造业作为战略拉拢的工具,顺便重塑“新殖民式”的经济网络。
中国已经成了“不听话”的典型,订单自然得移走。但高端制造业,比如芯片和汽车,美国必须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芯片是AI革命的命脉,汽车产业链撑着军民融合的国防命根,这两者不仅利润高,更能养活中产阶层,是特朗普死保的战略核心。
港口和船舶,美国未必打算自己重建。毕竟美国人工太贵,而且已经习惯了舒适生活,那些体力活干不来也干不好。培养一个合格工人需要时间,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更需时间。但他可能会把订单转给日韩等国,自己保留海运定价权和技术标准。
大宗商品方面,从粮食到能源,从铁矿到煤矿,特朗普也要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不过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玉米,的确会带来一些挑战。特朗普的基本盘是中西部农民,一旦农产品出口受阻,选情将受到冲击。工业产品可以囤积,农产品可不行,过期变质,成本高昂,还影响来年的种植计划。中国精准制裁美国农产品,并非一时意气,而是战略考量。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施压,中国决策层的工具箱也不会是空着的。
新加坡前总理李显龙看得很清楚。他说,经济学家建议中国冷静,但政治上必须以牙还牙。他了解中国,也懂西方,指望中国退让是痴人说梦。
美国既然毁掉了合作的基础,中国当然不必再委曲求全。对美商品加税、限制稀土出口、拉黑美国企业、调查杜邦等反制措施已箭在弦上,信号明确。甚至对那个岛屿采取大动作,都是可以预见的。以前因为有贸易作为压舱石,中国对美国有所顾忌。但是现在既然不打算和中国做生意了,那就百无禁忌了。
可以特别留意字节近期在TikTok上的强硬表态。特朗普一直对TT心心念念,甚至把卖TT与降低关税挂钩,背后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他的大金主也是TT的投资人,另一方面是他的选民中有大量TT用户。但中国的心态变了,两国关系都到这地步了,核心技术、关键企业,绝不能再被抢劫。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警告说,关税大战可能引发世界大战。如果商品不能越过国界,军队就会越过国界。这不是危言耸听。全球化崩塌,冲突自然而来。贸易战只是开胃菜,后面是更大的战略摊牌,甚至不排除战争。
历史告诉我们,老大和老二的碰撞,从未有过和平的终局。一旦你威胁到既有霸权的根基,即便你再温顺,对方也会不惜代价干掉你。从古罗马对迦太基的毁灭,到冷战时期美苏的对峙,这一铁律从未改变。
3
特朗普的50%关税威胁明摆着就是不给中国留后路。若中国不撤回34%的关税,4月9日起,美方将把对华关税大幅度提高,连谈判的可能性都掐死。这是一种破釜沉舟式的极限施压,逼中国在核心利益面前让步。但中国的选择并不多,退让是没有出路的,战略也不容许走回头路。更大的可能是加码反制,比如进一步压缩稀土出口、加强对美国企业审查,甚至在俄乌战场上进行间接牵制,阻断特朗普停火外交的盘算。
与此同时,中国也可以拉拢欧洲力量抗衡美国。在欧美裂痕逐渐显现、俄美关系若即若离的背景下,“老二老三联手抗老大”的地缘博弈方式,或许会重新焕发活力。
特朗普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与欧洲就关税问题进行谈判毫无兴趣,也不会取消任何关税,“除非他们每年向我们支付一大笔钱,首先是现在的费用,但也包括过去的费用。”这一番话几乎等同于公开敲诈,欧洲方面愤怒回应,称这已不是伙伴或盟友之间的对话,而是赤裸裸的勒索。
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加拿大总理卡尼已经宣布,将对美国进口汽车征收对等的25%关税;法国则推动欧盟通过数字服务税,专门针对谷歌、亚马逊等美国科技巨头;英国也不再沉默,首相斯塔默在《每日电讯报》上撰文称,“我们所知的世界已经过去了”,新世界将更少受既定规则的约束,而“更多地受交易与联盟的支配”。他表态称已准备好介入保护英国企业,提议对受美国关税冲击最严重的行业进行国家干预。
不仅如此,斯塔默还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双方达成共识:“在美国征收全面关税之后,没有什么是不可行的。”这种微妙的转变意味着,美欧同盟内部的裂痕正在扩大。
而在欧亚大陆另一端,另一股合作力量正在悄然成形。中日韩三国外长于3月22日在东京聚首,重启三边对话,商讨增进相互理解,推动面向未来的合作。这场久违的会晤,对东北亚和平乃至整个亚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朗普发起的新一轮高关税攻势,正在加速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瓦解,而中日韩三国,正是这一体系下最显著的受益者。三国在产业链深度绑定,在出口导向上方向一致,在对美贸易上都面临强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恢复经贸协商、深化区域合作,成为一种战略本能。
以经济体量和潜能而言,中日韩分别是亚洲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不仅是本区域的增长引擎,更是全球制造网络的重要支柱。三国加强合作,想象空间太大了,不是仅仅有助于缓冲对美贸易冲击这点作用。对中国而言,面对美国的全方位封堵,重启对日对韩关系,无疑是关键的突围窗口。这三个互相看不惯的国家,此刻都能携手同心,可见特朗普的美国现在是多么让人不放心。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若能与欧洲、日韩等关键经济体达成某种层面的协同,哪怕只是议题对话、政策呼应或贸易共识,也足以在全球地缘结构中撕开一个缺口。
当然,这一切前提仍然是,中国自己要站稳,要足够强。世界很现实,没有人会同情一个被制裁的弱者,只会倾向于一个有希望的未来选项。全球化的重新洗牌并不意味着全盘逆转,而是意味着主导权争夺进入白热化。谁能在乱局中确立标准、掌控产业链、重塑规则,谁才有资格决定未来。
不管怎么样,一切迹象都已表明,中国已经放弃了“既合作又竞争”的中间路线,选择了针锋相对、斗争到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影响的不仅是接下来的几年,而是未来至少三十年的国运。
但斗争不意味着闭关锁国。真正的出路仍然是开放,是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市场化改革。过去四十年的成功,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全球化不是陷阱,是中国发展的命根子。敌人之所以想让你后退,正是因为他们惧怕你这条路走通。所以现在走错一步,满盘皆输;但只要路线正确、意志坚定,中国仍然有底气打赢这场硬仗。
特朗普这次是玩真的。他要的不仅是谈判胜利,而是彻底重塑全球经济的权力格局。中国也必须玩真的了。这场不是贸易战,是全球化的分叉口。下一步是什么?不妨从4月9日开始,拭目以待。
专题:特朗普宣布对全球征收对等关税进入专题 >>
惊天反转!美国豁免20项中国高科技产品关税,科技圈炸锅了(组图)
硬刚美国到底!浙商输美商品提价、义乌老板呛换赛道(组图)
中抢购40船巴西大豆,大量美农恐沦牺牲品“心要凉了”(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