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iPhone在美售价或大涨250%(图)
美国特朗普政府为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挥舞起加征关税的大棒,这一政策对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iPhone而言,堪称一场 “成本海啸”。
苹果手机制作一部成本约580美元,在美方宣布对华加征所谓 “对等关税” 后,税额大幅增加,高达296.86美元。
若按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艾夫斯所言,要在美国完全制造 iPhone,苹果需复制亚洲复杂的制造业生态系统,届时售价或飙升至约 3500美元,相较目前约1000美元的价格,涨幅直逼250%。
要知道,iPhone的生产是一个庞大且精细的全球化产业链。
从核心芯片来看,苹果自主设计,台积电负责代工制造;内存芯片由三星、SK 海力士、铠侠等供应;OLED 屏幕来自三星、LG、京东方;传感器、连接芯片等有博通、高通、意法半导体等诸多供应商;玻璃则常由美国康宁提供;还有日本的精密被动元件、索尼的光传感器等。
而中国,在iPhone的最终组装环节扮演着核心角色,富士康、和硕、立讯精密等企业承担着关键任务,近年来,中国在电池、结构件及部分模块供应方面的作用也逐步提升。关税政策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组装阶段,而是如同涟漪般,波及整个供应链网络。
面对汹涌而来的成本压力,苹果陷入两难困境。
若维持现有售价,利润空间将被严重压缩,进而影响公司运营及投资者信心,毕竟自特朗普政府实施 “对等关税” 政策以来,苹果股价已连续三个交易日重挫,累计跌幅超19%,市值缩水6380亿美元。
可若大幅涨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在美国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无疑是一场冒险。
为缓解成本压力,苹果也在积极寻找出路。比如,与电信运营商合作,降低换购补贴、缩减以旧换新折扣,或者取消部分赠品,试图以此隐性涨价。
但这些策略犹如双刃剑,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消费者不满,损害品牌形象。苹果或许还会要求台积电、富士康等供应商让利,通过 “砍价” 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然而,这又会加剧供应链企业本就紧张的利润危机。
对于美国消费者而言,iPhone 售价若真大涨 250%,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原本花费1000美元左右便能入手的iPhone,价格一旦飙升至3500美元,多数普通消费者恐怕只能望 “机” 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