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饭的农民工离我远点!”北京地铁京腔老头一番话,彻底惊到我了…(组图)
01
4月17日,北京地铁5号线车厢。
奔波了一天的工人大哥,在车厢找到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因为身上有灰尘,他直挺挺地坐着,不敢碰着旁边的人,也不敢挨后面的靠背。
谁能想到,都已经如此小心了,还是遭到了别人嫌弃。
邻座60多岁男子对他进行多次辱骂:
“你穿这一身跟要饭似的!”
“弄一身灰在这挤!”
刺耳的话,在密闭车厢里回荡。
工人大哥满脸通红,弱声解释:
“我怎么挤了?我连后背都没靠。”
邻座男子继续辱骂,就在这时,有一女乘客挺身而出:
“那您别坐着了,我愿意跟他挨着!”
掷地有声的一句话,引起车厢内所有人的注意。
邻座男子对着女子怒喷:“有你什么事儿啊?”
女子愤慨地说:
“我就是看不惯你这么对他!”
“我愿意跟他挨着,我不嫌他!”
“你说话一点都不客气,他们打工的怎么了?”
邻座男子表情讪讪地让座,嘴里还不干不净的。
女子直接坐了过去,工人大哥对她表示感激。
“没事没事儿。”女子摆摆手说。
这一幕被路人拍下来发到网上,瞬间引爆热搜。
不少网友支持仗义执言的女乘客,称她为当代侠女。
更有不少网友对邻座男子的行为表示愤怒:
“人家知道自己身上很脏,已经很谨慎跟你保持距离了,为什么还是换来一顿辱骂?”
“别人身上脏,不是你随意辱骂的理由!”
在地铁上遇到浑身脏兮兮又有味道的乘客,你感到不舒服是人之常情。
如果影响到了你,可以远离,而不是用辱骂的方式,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
邻座男子的傲慢和优越感,藏着多少人的隐秘偏见?
他居高临下的辱骂,本质是对体力劳动者的歧视。
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工装、沾着粉尘的衣襟,本是劳动者最光荣的勋章,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某些人视为 “低人一等” 的标签。
他骂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
值得一提的是,4月19日,北京公交警方发布通报:
违法行为人赵某峰(男,61岁),因座位问题,与邻座两位乘客产生纠纷,期间多次辱骂对方,扰乱乘车秩序。
目前,已依法对赵某峰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简直大快人心!
02
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的一件事。
1月8日,上海地铁2号线。
一衣冠楚楚的男子,因听到一女乘客大声打电话,抱怨道:
“恶心死了,二号线不是农民工的二号线!”
“上海最有名的就是二号线,现在天天搞得跟老农民工的二号线似的!”
此话一出,成功惹怒了一位正直大哥。
大哥直接开喷:
“你不坐滚下去啊!”
“什么农民工的二号线?玛德!”
衣冠楚楚男听到自己被骂了,不甘示弱:
“你*****!”
随后,两人发生激烈的肢体接触。
车厢内的其他人,也看不惯衣冠楚楚男,跟着加入战斗。
真的不知道这个男子哪里来的优越感。
什么叫二号线不是农民的二号线,整个中国都是农民的中国!
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现在还敢反过来瞧不起农民工,这副丑陋的嘴脸,真是让人恶心至极!
还有去年,有网友在微博晒出上海大学说唱社团的Cypher歌词“暗讽农民工”。
歌词是这样写的:
“留给你们的只有竖起来的中指,看你们争先恐后像农民工讨要工资,以宝山为基点向东南方向发起攻势!”
看到这段歌词时,真的很愤怒。
农民工人讨要自己的工资有错吗?农民工人招谁惹谁了?
好歹还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居然作词鄙视农民工,把农民工讨要工资的辛酸事作为嘲讽对象,这书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有的人,有个北京户口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了;
有的人,多读几年书就忘记了自己的来时路,不知自己姓甚名谁了。
03
很多人有点小成就,就变得丧失了同理心,不会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听过一则寓言故事。
一位女士带着儿子走进某著名企业楼下的花园,坐在长椅上休息。
不远处,一位老人正在修剪花木。
女士随手将一团纸巾扔到刚修剪过的灌木上,老人默默捡起丢进垃圾桶。
然而,女士又接连扔了五六次,老人始终平静地捡起。
她指着老人对儿子说: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像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种低贱的工作。”
老人放下剪刀,走过来说:
“女士,这里是公司内部花园,只有员工才能进入。”
女士傲慢地掏出工作证:
“我是这里的部门经理!”
老人打了个电话,人事主管匆匆赶来,恭敬地站在他面前。
老人说:“我提议免去她的职务。”
主管立刻点头:“是,马上处理。”
原来,这位“园丁”正是公司总裁。
女士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终于明白——
真正的卑微,从来不在职业,而在人心;
真正有涵养的人,从来不会把优越感写在脸上。
你扔出的傲慢,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04
其实优越感这东西,就像内裤,人人都有,但不能到处秀给别人看。如果非要到处炫耀,最后的结果就是:
不仅会恶心别人,还会出尽洋相。
当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审判他人时,不妨想想:
“那个被我们轻视的工人大叔,或许正用微薄薪水供养着大学生;
那个被呼来喝去的服务员,可能刚在医院照顾完生病的母亲。”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所言:
“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真正的素质,是能够看见他人的不易,是悲悯天人的心肠,是由己及人的同理心。
文明社会的温度,也不在于金碧辉煌的写字楼有多高,而在于普通人互相尊重的姿态有多低。
与其在公共场合表演廉价的优越感,不如学会像那位挺身而出的女乘客般,用善意化解戾气。
如果你做不到,不动声色地离开也是一种修养。
毕竟,当我们脱下职业的外衣,褪去财富的光环,我们每个人都是讨生活的普通人。
很喜欢的一句诗: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生。”
哪怕见过了天地广阔,仍能对生命怀有悲悯之心。
真正的教养和优越,不在于衣着光鲜的优越感,而在于对每个生命的平等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