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实现从国企到民企的转变(组图)
中国汽车市场此前一直由外资与中国国企联手拉动增长,但2024年民营最大企业比亚迪的销量超过大众,首次登上榜首。技术创新促进了主角从国企向民企的更替。在巨大的中国市场积蓄力量的民企还开始对海外加强攻势。美欧正构建包围网……
比亚迪专注于EV和PHV,正在中国等地扩大销售(2024年、该公司在北京市展示的EV)
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民营最大企业比亚迪(BYD) 2024年首次登上销量榜首。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正从“国企”转向“民企”。此前,一直由外资与中国国有企业联手拉动市场增长,但比亚迪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民营企业自主实现了成长。在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积蓄力量的民营车企还开始对海外加强攻势。
中国为了从外资引进技术培育汽车产业,从1980年代末开始重点加强被称为“三大三小二微”的共8家国有大企业与外资的合资车企的合作。尤其以作为“三大”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上海汽车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的合资为代表,大众、通用汽车(GM)和丰田等在中国市场扩大了份额。
技术创新促进了主角从国企向民企的更替。在政府支持纯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等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情况下,比亚迪和吉利等民企开始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最近,华为和小米等IT领域的新涉足企业也在崛起。
智能手机制造企业小米涉足EV,正在提高销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含出口)同比增长36%,达到1286万辆,在新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达到41%。未能及时转向新能源汽车的外资和大型国有车企的竞争力下滑。
大型国企及合资企业出现重组动向
通用汽车在2024年10~12月为了实施与上海汽车在中国的业务重组,计提了40亿美元的费用。日系车企也被迫在中国推进产能缩小和裁员等重组举措。
竞争力下滑、经营承受压力的大型国企也开始出现重组动向。2月9日,国有大企业重庆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分别发布了母公司将实施合并重组的计划。
两家企业均未透露重组对象的名称,但外界认为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将推进合并重组的看法正在增强。本田和日产汽车分别与东风汽车组建有合资企业,重组计划或影响两家企业今后的中国业务。
民企加快通过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优势的中国民企的崛起还开始对全球汽车产业构成影响。中国汽车市场每年的销量超过3000万辆,居世界首位,更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2倍。凭借在巨大的市场上磨砺出来的电动汽车的成本竞争力这一武器,比亚迪和吉利等民营大企业正在加速拓展海外。
比亚迪的全球销量2024年同比增长41%,达到约427万辆,首次超过本田、日产和铃木。比亚迪销售的中心仍在中国,海外销售比例目前仅为10%,不过将向东南亚和中南美发起攻势。
吉利2024年集团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2%,达到约333万辆,创出历史新高。该公司也提出到2027年将销量增至500万辆的目标。旗下的高端EV“极氪(Zeekr)”已经进驻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汽车市场,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 Defined Vehicles, SDV)的技术竞争也异常激烈。华为、小米和百度等正在自动驾驶和SDV方面提高技术实力。
美欧构筑中国汽车包围网
在巨大的市场上围绕电动化、自动驾驶和SDV等技术展开激烈竞争的中国企业有可能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本田与日产一度就经营合并展开磋商,也是存在对中国企业崛起的危机感。
美国和欧盟(EU)对增加海外出口的中国企业存在警惕,正在征收额外关税,加强保护主义政策。
为了规避额外关税,中国企业正在欧洲推进本地化生产。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发表了被解读为允许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当地生产的言论。今后,如果中国企业在美国实施本地化生产,也有可能影响到将美国作为主要摇钱树的日本车企的经营。